禅师说”吃饭穿衣是修行,担柴送水是办道”,禅师也说“行亦禅、坐亦禅,身心自体安然”。
禅师说“红尘既是道场”,禅师也说“修行在时时处处”。为何简单的吃饭,在佛教寺院中却被称作“过堂”,且是一堂重要的功课?
藏青法师对青年学子开示说,吃饭前后念诵《供养偈》与《结斋偈》,表示供养诸佛菩萨、供养众生。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,食存五观,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,产生感恩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和责任心。

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,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。要学会在吃饭时真正地提起正念,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。或许那时候你就能真正体会“咸有咸的味道,淡有淡的味道”,既不为喜爱的饮食而狂喜,也不为不喜爱的饮食而烦忧。
参加“过堂”可以体验到佛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。他让我们知道:感恩惜福,慈悲平等,知足节约,内观自省,绿色环保。